第一讲 三节式
桩.功.融.入.太.极.拳.架
第一讲 三节式
出了正月春节就算过完了,天渐渐地变暖和起来。我们应当走出室外到大自然中练拳了。去年十二月份讲解了浑圆桩,现在说说桩功如何尽快融入到拳架中去。
大家基本都会练久久功,第一式——三截式,按照浑圆桩的要领站定,注意力转到太极生两仪上来,记住四句口诀:
拔毫长项下落臀,
阔背束肋气下沉。
神升百会冲天起,
气落涌泉足生根。
拔起头顶毛发,竖直颈椎,松垂臀胯,拉直天柱(脊柱),身体呈天地两仪之象。肩向两侧展开,空阔后背夹脊,双肋内束气下沉。只要完成这些要领,则神自能上升,气自能下降,两足自能生根稳如磐石。
在放松状态中充分拉直腰椎,竖直颈椎。把身体分成头部、躯干、髋膝踝三节,假想在腰椎和颈椎各装了一个轴承,胯(小腹)和脸朝正前方固定不动保持站桩姿势,中间躯干水平方向左右转动,速度要匀净舒缓,双臂抱圆,在保桩功生理态势不变的前提下,尽量加大扭转角度。把静态的桩功变成半动态的桩功,成为桩功和拳架的过渡。左右各转动九次为宜。每次站完浑圆桩都要练三节式再收势。
我们在静态的桩功里很容易练成立身中正、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的态势,一旦进入动态拳架就会不自觉地破坏了这种态势,采用三节式过渡就很容易啦。以搂膝拗步为例,胸与胯有45度的扭角,采用上述方法很容易实现立身中正和升神降气,呼吸通畅。悉心体悟太极拳式式皆如此。
看似很简单,恰恰是太极拳最基本的东西,“立身中正升神降气”是什么?就是耳熟能详的“太极生两仪”在我们体内的演绎。大道至简,大道至简!王宗岳在“阴符枪”中讲得好“若还静里无消息,动似风雷也算浮。”意思是说,练武内无功,动作不论有多么花哨热闹只能算是个浮华。
在放松状态下拉直腰椎和颈椎,轻轻慢慢地转动对健身具有三大好处:1)能消除站桩的疲劳感。2)改善椎体间的气血运行,提升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修复椎体的病灶。3)强化椎体周边的韧带和肌肉,对脊柱具有极好的保护作用。凡腰椎和颈椎有病患者应当认真坚持多练,定能收获满意的效果。
日期2023/03/1




 京公网安备 110117020002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70200028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