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学员范剑萍四年前后练拳体会

        学练太极拳,很希望有个明师,但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或暂时没有机会得到明师的指点,这是个很遗憾的事情。没办法只好上网看视频学习,看了很多视频,我感觉吴荫秾先生演练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很符合我对太极拳的想象,于是决心学好这套拳。但太极拳讲“意气君来骨肉臣”,老师的意念是什么我不知道,只好根据所知的太极理论的一点皮毛加以揣测,我想即便错了,就当坐错了过河的船,如果运气好,象传说的学佛的老太太一样念错了六字真言,依然修得佛光显现也说不定呢。好在我学拳的目的只求心松气静,骨正筋柔,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若是能得到拳友们的指点少走弯路,那是万分荣幸的了!
       看到起势,我感到特别象一个人中正安舒的站好,对面飞来一个篮球,这个人抬双臂接球、回抱缓冲,然后把球发回来处。意念:1.抬双臂力点在前臂和虎口,,腰腿向下,形成上下两夺之势;2.双手回抱既有向前擎住彼劲之意,又胸腰折叠,收尾闾活胯,把来力卸到脚下;3.四肢伸展把球发回,同时手略分开走弧形,意识放远;4.手心朝下,双臂下落似有浮力,内劲向上。整个过程放松不用力。(此文是2012年时刚看到吴老师视频时所写的日记)

D0EEC8543A043A70DF54C0E246BD70A0.jpg

613E3440370B606BE28B0A9B1E4D8B4B.jpg

                                                              跟吴荫农老师学太极
        2016年 8月2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位于北京平谷翟各庄村吴荫农太极拳社,实现了跟吴老师学拳的愿望。
        四年前,当我在网上看到吴老师打拳的视频时,我就认定这是我心目中的太极拳,放弃了练了多年的其他套路,专心学练这一套拳。原以为自己练的还不错,真正跟吴老师学起来,不由感叹:“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起势的第一个动作,我的虎口的方向总是和老师的要求差个四五十度,,老师非常耐心,让我体会不同的角度攻防的效果,心里一下豁然开朗。
       实脚转体不好做,总是不自觉的先转移重心再转移身体,老师多次示范,边松沉边转体。把老师的动作印在脑子里,做起来容易多了。
      练了十六年的太极,脑子里装满了太极的规则与要求,什么沉肩坠肘呀,松腰松垮呀,虚灵顶劲等等,通过跟老师学习,切实认识到,没有明师当面指点,一切都是想象,很难做到位。也许有悟性极高的人,可惜我不是。
     十天的时间虽然很短,吴荫农老师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讲解了很多拳理拳法,让我对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了解了一位全身心研练太极拳,丝毫不保守,德艺双馨的好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学习,真是无比荣幸。

 


                                                                                                                范剑萍

                                                                                                                     2016-9-3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